
外滩开源三问之二: 为什么需要开源基金会
昊阳是我的好朋友,过去几年来他都是开放基础设施基金会(OIF)的中国或亚洲区负责人,直到今年 OIF 加入 Linux 基金会(LF),他开始操办起了的 LF 中国区,于是 CNCF, LF_AI&Data, PyTorch 这些子基金会也成为了他的领域。他知道我对于当下基金会的价值与意义一直是有质疑的,这次在外滩,刚好我们又聊了一会儿……
背景:基金会面临的挑战
我之前对基金会大概有这么一个代际划分: * 古典型基金会:FSF (for GNU), Mozilla……这些古典型基金会可以当作是不盈利、维持中立的软件公司,“公司”通过捐赠募来维持运营、资助开发者,成为服务社区的中立实体; * 孵化器型基金会:典型的如 Apache(ASF),募集的资金用于一些基础设施,如 Issue tracking, CD/CI, Code Hosting, Mailing-list,基金会自己的重心不是“自己的”软件产品,而是通过基础设施、规则与方法和导师机制,孵化加入基金会的项目,有点像帮派或教会; * 生态型基金会:典型的如现在的 Linux Foundation 旗下的各个子基金会,是一个类似行会的组织,基金会组织彼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项目,共同构成上下游的生态,利用基金会带来的社区(公司)的关联和各种会议、培训、宣传渠道等,推进项目乃至所在生态的发展。
当然,上述功能仅仅是我的一个感性划分,不一定和他们的架构完全一一对应。我所说的挑战其实只有一句很简单的话——基金会很难说明自己值得他们收取的会员费。
早年间,代码托管和各种基础设施是有形的服务,社区的运作机制也以这些基础设施为载体,而到了今天,有了多种商业的托管服务和各种 SaaS 服务,所有这些服务,免费或只需要购买商业订阅即可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 ASF 还是 CNCF,大量的基金会项目就是托管在 GitHub 上,使用 GitHub Issue/Action,用 Zoom 开会,在 Slack 聊天……基金会的服务的独特性越来越无形,“还卖那么贵,值吗?”
会员都是商业公司,显然说服商业公司需要(短期或长期的)价值回报,而不是情怀,尤其是基金会的有些雇员的报酬还真挺高的,更一度让一些 KOL 公开指责过。
中立化:解耦开源项目与单一公司
虽然谈钱伤感情,但有一说一,昊阳仍然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这次也又一次谈了基金会可以做什么的话题,以下内容可以认为是我们的共识,也接受大家的质疑和建议。
对于参与开源公司来说,一个常见的对于开源项目的诉求是中立化。想拉更多的人参与项目的时候,中立项目可以回避 “我为什么为 XX 公司写代码” 的问题;想用开源项目的时候,中立的项目可以一定程度上回避单一供应商的风险。同时,中立项目和有公司为项目提供商业附加服务也并不矛盾。当然,项目中立仍然需要有一个实体来持有一些知识产权、实施一些管理职能,这个实体,可以是我们一些参与方一起来各出一点,注册一个机构,或者,专业化一点,就是基金会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基金会可以并不高大上,它的这个基础功能,大致就类似于人力服务公司、会计服务公司……只是把一些公司可能比较费力气的、固定化流程的工作交给专人去做了。如果以一个外包咨询公司来看,那衡量基金会价值可以大致类似于这样的工作我们自己做需要多少个人,成本如何来评价,很多时候一个基金会的基础会员费用和如今的人力成本也确实是可以比的。
专业性:方法论、审计能力与评价体系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外包咨询服务,基金会这个行业也可以有优质的和不太行的,对于会员来说,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他们的专业性如何、值多少会员费。
对于一个项目“代持有”的机构,基金会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 Reputation,或者说是过往的历史战绩,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自然是 ASF,他们不仅有很多成功孵化的案例,更有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Apache Way 方法论以及传承着方法论的导师们,这些也恰恰是会员会选择 ASF 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实作为代持有项目的第三方机构,基金会还有一个给项目做评估的职能。作为第三方机构,不仅是持有,而且可以有准入门槛来为进来的项目做一个基本的认证,有等级/孵化-毕业机制来评价项目所处的成熟度阶段,更有流程、方法和工具来审计、评估项目。比如,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项目目前就在 CNCF 基金会下——CLOMonitor,这个工具可以用来检查评估一个项目的社区健康程度,评价文档组织程度、许可证情况、安全合法以及一些治理的最佳实践有没有得到依从。
有了这些能力、方法机制、乃至工具的加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基金会的专业程度,由此,他们提供的这些专业性,再加上历史上的成功实践案例,也让我们可以评估这个基金会的价值所在。
生态:连接,广告与影响力
最后,在项目持有与社区运营的专业性之外,目前的 LF/CNCF 为代表的生态型基金会,会更倾向于把同一领域的项目汇聚在一起,尤其是 CNCF 的 Landscape 已经有十多年了,通过这个全景图,创业者和项目持有方可以把自己放在生态之中,和上下游更容易找到连接,也更容易被连接到,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常常把开源和影响力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一个基金会的广告效应也常常由这个基金会在这个领域中的覆盖能力所决定。
当然,于我个人的感觉,生态作用固然是重要的,甚至是很多公司认为最需要的,但是,一方面专业性才是根本,另一方面,生态的影响力也是专业性的一部分,归根结底,会员费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为专业性付费的逻辑。